燃氣搶修應該注意哪些細節?
一、操作人員進入搶修作業區前應按規定穿戴好防靜電服、鞋、防護用具,并嚴禁在作業區內穿脫和摘戴。作業現場應有專人監護,嚴禁單獨操作。
二、接到搶修報警后應迅速出動,并根據事故不同情況可聯系有關部門協作搶修,搶修作業應統一指揮,嚴明紀律,并采取安全措施。
三、搶修車輛、搶修設備、搶修器材、通訊設備、防護用具、消防器材、檢測儀器等裝備,并保證設備處于良好狀態。
四、搶修人員到達搶修事故現場后,應根據燃氣泄漏程度確定警戒區并設立警示標志;在警戒區內應管制交通,嚴禁煙火,嚴禁無關人員入內。
五、搶修人員進入事故現場后,應立即控制氣源、消滅火種,切斷電源,驅散積聚的燃氣。在室內應進行通風,嚴禁啟閉電器開關及使用電話。地下管道泄漏時應采取有效措施,排除聚積在地下和構筑物空間內的燃氣。
六、當搶修中暫時無法消除漏氣現象或不能切斷氣源時,應及時通知有關部門,并作好事故現場的安全防護工作。
七、燃氣設施泄漏的搶修宜在降低燃氣壓力或切斷氣源后進行。當泄漏處已發生燃燒時,應先采取措施控制火勢后再降壓或切斷氣源。
八、在警戒區內燃氣濃度未降至安全范圍時,嚴禁使用非防爆型的機電設備及儀器、儀表等。
九、管道和設備修復后,應作全面檢查,防止燃氣竄入夾層、窨井、地下管線和建筑物等不易察覺的場所。
十、當事故原因未查清或隱患未消除時不得撤離現場,應采取安全措施,直至查清事故原因并消除隱患為止。
十一、修復供氣后,應進行復查,確認無不安全因素后,搶修人員方可撤離事故現場。
十二、搶修員在完成搶修任務后及時填寫搶修事故報警記錄和重要設備的大、中修記錄。(事故發生的時間、地點和原因、事故類別(泄漏、火災、爆炸等) 、參加搶修的人員情況,搶修工程概況及修復日期)